"初一,成为孩子成长的合伙人"

2024-09-13 11:45:25

"初一,成为孩子成长的合伙人"

八月过去了,九月也悄悄来临。孩子们正式告别小学,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孩子们迎来了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家长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开学之际,心理中心也给初一孩子的家长们写了一封关于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的信。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心能够和家长一起手牵手,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灵小屋对你说

尊敬的初一家长:

 

您好!欢迎您和您的孩子加入我们明中大家庭。为了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请您花几分钟仔细阅读这封信。

 

作为初一的老师,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您了。这句话虽然透露着对省实深深的信任,但是也意味着,家长们觉得孩子长大了,可以自主学习和管理好生活,自己不用那么操心了。

 

然而,没有哪一段适应是容易的,我们大量的调查与访谈显示,初一,是孩子整个初中阶段最需要您的时刻。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青春期阶段,发展亲子关系最佳时机,如果亲子关系发展得好,青春期所谓的叛逆将更顺利度过。所以,初一,孩子仍需要您陪伴他/她适应并度过青春期,您是他/她成长路上的合伙人!

 

 

 

 

 

 

我们大量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能在初一上学期就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孩子,心态越平稳、阳光,也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与人际关系,从而对学校与班级有更强的认同感,自我感觉更多的幸福感。

 

由此可见,初一上学期,是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关键期。

 

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合伙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呢?我们曾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学校适应情况调查,并随机抽取一些同学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在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孩子给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1. 保护孩子的进取心;

2. 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

3. 做孩子的倾听者;

4. 积极如实地与老师沟通。

 

 

 

01丨保护孩子的进取心

 

 

我们的调查发现,刚入学时,学生心态多是新鲜、好奇、紧张、充满希望、想留给别人好印象,他们尤为关注交友学习两个方面。

 

因此,保护好孩子的进取心,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促进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促进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也就是说,无论孩子在小学时候表现如何,刚刚进入省实时,他/她都想在老师、同学面前有好的表现,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亲其师,信其道,在这个阶段,孩子亲师才能更好的进入适应状态,家长要多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关心、负责的表现,使孩子喜欢、信任老师。

 

 

 

由于孩子对老师或同学的表扬或批评都会比较重视。如果您通过校讯通或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学校被表扬了,不妨在家里也提提,让孩子觉得你为他/她高兴。

 

如果您发现孩子的名字比较少出现在表扬名单中时,也许您也会有失落,这份失落的背后是希望孩子有更好表现的期待。

 

当您觉察到这份失落时,也请您在感受上停一停,不要一着急就对孩子说你怎么没有被表扬!因为呀,每个孩子对自己在新学校中的表现也是有期待的,父母对孩子传达失落感,会让孩子感到了我很糟糕的压力。

 

同时孩子对环境的适应也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他/她也在默默努力,等待被大家发现他/她的闪光点。陪同孩子一起适应的您,可以多听听他关注学校里的新鲜事,发掘他可以在新环境中可以投入热情的地方和机会,也不妨反馈您看到他的点滴努力,告诉他妈妈发现你最近……”

 

更重要的是,如果您收到关于孩子的批评时,请您小心处理,保护好孩子的进取心,同时,也要保护好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心,第一时间先不要批评孩子,尤其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一个人,也不能一味说老师不好,请先从孩子那里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肯定他/她积极的想法和做法,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之后,他们的理性就会回到大脑,他便会自己启动从不同角度看待老师的批评。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进入初中,和小学学习有许多不同,科目增多了,老师上课节奏加快了。面对学习上这个变化,孩子们课上需要调整科学的听课方法适应中学学习,同时自习课和课后时间,也需要增强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适应期不小的挑战,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这个阶段,家长要尤其关注孩子听课上遇到的困难和作业完成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一起想应对方法,着重了解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关注结果。

 

比如,有一个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就是不会背书,我后来让孩子和他好朋友一起来找我,问孩子怎么背的,两个孩子都展示给我看,我才发现这个背书难的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背古诗的,而他的好朋友是先通读古诗5遍,才开始背,这就发现了孩子背书难的问题在哪,后来孩子调整了方法,背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这就是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心苑小贴士

 

请不要对初一的孩子说:

你就是写作业慢

你就是不好好背书

你就是……”

 

这样的语言就给孩子贴了一个无能为力标签,会让孩子觉得面对这个困难我就是这样的,无能为力,慢慢进取心就被消磨掉了。不妨用一种关切又相信总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问,

我注意到你这几天都是11点还在写作业,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一起陪着孩子迎接挑战,获得成长。

 

 

 

02丨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

 

 

我们做心理辅导时发现,在初一初二没有交到好朋友的孩子,在初三面临较大学业压力时,容易爆发严重心理问题。所以,希望家长在初一阶段也和孩子关注自己的交友一样,密切关注他/她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则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到其他孩子,从而增加交友的机会。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和我们原先预估的不一样,其实孩子基本上都是到初一下学期才形成稳定的朋友圈。因此,整个初一上学期,孩子们都在积极交友中,参加活动则是最好的方式。

 

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归属感。

 

 

 




心苑小贴士

 

在班里担任科代表

小组长

看门人

亦或是参加社团培养兴趣

参加大队部工作和活动服务同学

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等等等等

都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也就找到了自信

 

尤其是后续校园会开展一系列的大型团体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这些团体活动是全班所有同学都可以参与的一项盛事。很多孩子都是大型团体活动后开始觉得自己更加融入集体了。

 

 

 

03丨做孩子的倾听者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有一项结果,必须和您分享。当我们问及孩子初一上学期,当你遇到困惑与困难,不开心时,你通常会找谁说。结果,88%的孩子的答案都是家长12%的孩子答案是老师小学同学。由此可见,您对孩子有多重要,您是他/她适应初中生活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也许您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度过他/她的困难,其实,只要您耐心地听孩子说他/她所经历事情,已经帮助孩子缓解许多压力了。要知道,这些事孩子是既不能对老师说,也不能对同学说,还好他/她能跟您说。

 

请你记住,孩子通常跟你说的第一个问题,都不是他真正想和你谈的问题。

 

 

 

我记得,有一个厌学的孩子和我分享过,她很想和家长聊她糟糕的情绪,但她并不是用厌学开始她的话题的,当时她对妈妈说:我有一个朋友说她有些抑郁。然而接下来,妈妈的一句话,让她不再愿意说自己的情况,妈妈说:这样的朋友少来往,没有正能量

 

所以你能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闭嘴,然后耐心地看着她,用眼神、肢体,或简单的,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也许有些家长说,孩子不愿意和我谈学校的事情呀,那就不妨试试和这位爸爸一样,孩子回家,问问孩子这四个问题: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分享吗?

3.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04丨积极如实地与老师沟通

 

 

我们接到的许多初三、初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案,其实在初中入学前或者在初一下就已经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然而那时虽然家长发现了,或孩子自己也发现了,却因为缺少心理健康知识或者担心告知学校会被贴标签,而没有及时沟通,以至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在初三初四学校发现时已经,错失了干预的关键时期。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科普知识,请阅读我们近期推出的:

1学生篇|关照自身心理健康,识别求助信号

2家长篇——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秘籍

还可以阅读我们之前推出的:

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秘籍——儿童青少年篇

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秘籍——社会篇

 

 

 

 

当然,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家庭出现一些变故,并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通过学校途径也好、社会途径也好,正视问题,积极学习的家长,在一年的努力下,孩子都有了良性的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请您相信学校,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唯有正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你始终不是一个人,我们一直在!

 

东平县彭集街道中学心理咨询室

2024911